最早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中就出现了“单行”概念的记载,并完整记录了中药七情的具体内容,随后经过历代医学家的完善,形成了系统科学的七情配伍理论。
伴随这个漫长过程的还有层出不穷的争议,其中就包括单行的概念。
关于单行的两种观点
说到单行,主流的观点认为单行就是一味成方,即针对一种病症,一味药就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,无需多味药配伍使用,比如一味灵芝调六腑、青蒿素单独治疟疾、独参汤等;
另一种观点认为,单行即在配伍药中,诸药各自独行,分别针对一定病机,发挥各自药效,彼此之间不存在增强或降低药效或副作用的关系。
单行概念争议的来源
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“凡此七情,合和视之”,认为七情配伍理应包括单行在内;
五代《蜀本草》云:凡三百六十五种,有单行者七十一种,相须者十二种…这种说法也很符合《神农本草经》的意思,也赞成单行为药物之间的配伍应用。
但是单行等同于一味成方的观点在明代《本草蒙筌》中出现了,“有单行者,不与诸药共剂,而独能攻补也,如方书所载独参汤之类是尔。”这是对单行为单味药发挥疗效这一观点的肯定,后世认为单行即一味成方也多源于此。其后的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也同意此观点。
两种单行概念的“交点”——灵芝
从单行就是一味成方的观点看,一味灵芝就能“入五经、调六腑”,提高免疫力,改善亚健康,无需配伍使用;
从另一种观点看,灵芝并不是“孤军奋战”,其自身含有的上百种活性成分共同发挥效力,实现配伍。
灵芝的这一特性使其成为了争议的交点,也让它成为上千味中药中“美丽的意外”,或许这也是其被称为“上品之冠”的原因所在吧!
目前,针对单行的概念业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,两种观点都有很广泛的应用,单行就是一味成方的案例包括马齿苋治疗痢疾,夏枯草治瘿瘤,青蒿素治疟疾等,支持另一种的案例有交泰丸中黄连与肉桂的关系等。不管单行是一味成方还是各自独行,都彰显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,单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。
精彩评论